政府信息公开

广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对市政协第七届六次会议第23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机构: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 2021-07-22 00:00 字体: [ ]

广发改函〔2021〕72号


何京渝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项目投资工作的关心与支持,针对您提出的关于我市投资方面的相关建议,我委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函复如下。

一、我市项目投资发展态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投资工作,始终把项目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牛鼻子”。市发展改革委作为项目投资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自2018年以来,牵头开展全市项目投资“大比武”活动,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以项目投资的稳步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投资规模不断壮大。“十三五”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期间累计完成投资量是“十二五”累计投资的1.29倍,是“十一五”累计投资的2.67倍。

(二)投资平稳快速增长。2016年至2020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是“十二五”年均增速(3.9%)的2倍,其中,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实现10.5%,达到“十二五”年均增速(3.9%)的2.7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7.6、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九位,川东北第二位。2017-202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年增长保持在10%以上,拉动GDP每年平均增长3个百分点左右,推动了广元经济总量连续三年连上三个百亿台阶。

(三)投资结构渐趋优化。从三次产业看,全市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16年的6.2:32:61.8调整为2020年的6.8:30.7:62.5,三次产业增速由2015年的-1.4%、2%、5.5%调整为2020年末的34.1%、11.8%、7.9%,投资实现大幅增长,其中二产业中的工业投资增幅明显,由2015年增长2.1%提高到2020年末的11.7%。从民间投资看,“十二”末,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9.9%,2016-2020年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分别达到51.7%、62.9%、54.7%、50%、47.5%,平均占比达到53.3%,民间投资更趋活跃,已成为全市投资的主力军。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虽然我市投资发展形势向好,但也存在投资效益总体不高、投资规模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大投资调控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实现5000亿元以上。

(一)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商业业态布局。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消费中心”。市商务局牵头编制的《广元市“十四五”主城区商业业态布局规划》中提出,构建“一核、两中心、三极”商业体系(一核:以图腾广场和永隆百货为中心的嘉陵核心商圈;两中心:以金橄榄广场为中心的东坝商业中心、以万达广场为中心的万缘商业中心;三极:以城北康养产业园和黑石坡领地城、下西国际商贸城、南河商业综合体为中心的商业发展极),实施特色商业街区聚集发展工程和重点商业街区规范提升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化专业市场体系。

(二)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严格执行“非禁即入”规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等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以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优势民营企业开展跨县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联合,做大做强一批行业领军民营企业。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创造动能。加大财政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兑现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财政政策。

(三)进一步深化“工业强市”战略。以推进工业强市为契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食品饮料、新材料、清洁能源化工、机械电子、建材家居、生物医药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军民融合产业,全力推进工业“6+2”现代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建成西部地区知名的绿色食品饮料基地、千亿级铝产业集群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绿色铝产业基地、川陕甘结合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汽配产业基地、绿色家居产业基地。鼓励支持高能耗行业引进清洁生产新机制、新模式,推动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全面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实现绿色制造。

 

 

 

广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7月20日

Copyright (c)2010 广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蜀ICP备09004036号-1 网站标识码 :5108000024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60号
联系电话:0839-3260185 传真:0839-326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