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中共广元市委关于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的决定

发布机构:广元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22-01-19 15:02 字体: [ ]

中共广元市委关于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的决定

(2022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广元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中共广元市委八届二次全体会议结合市情实际,就加快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加快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

(一)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站高谋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作出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具有重大战略考量和长远发展意义。市第八次党代会立足市情实际,提出加快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奋斗目标。广元生态优良、资源富集,大山大水大森林特质明显,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比较优势突出,是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市和全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具备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乘势而上加快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是抢抓战略机遇、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政治担当,是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发展新位势的战略举措,是强化关键支撑、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重要牵引,是筑牢生态屏障、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行动,必将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开辟新的路径。全市上下必须提高站位、深化认识,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高度,深刻领会加快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生态资源高效率利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元提供坚实支撑。

(二)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立市,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一步筑牢生态本底,探索转化机制,壮大生态经济,加快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四川贡献力量。

——生态优先、统筹推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保护,科学处理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着力转化、集聚发展。更加注重在转化上着力,以发展生态经济为着眼点、落脚点,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加快形成集中布局、集群成链、集约高效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格局。

——创新赋能、双轮驱动。强化科技创新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推进数字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和相关领域改革,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强化规划引领,完善基础设施,注重风险防范,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优化环境、共建共享。着力引导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广泛共识,营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的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主动顺应和融入绿色低碳发展开放合作大势,广泛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建典范城市、共享发展成果。

(三)发展目标。加快推进中国最干净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着力做强绿色低碳发展支撑、提升工业高质量发展能级、构筑区域绿色发展高地、培育生态文明城市风尚、打造生态价值实现标杆、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格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宜居。

——到2025年,典范城市标准评估体系、推进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模能级持续提升,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天然气年产量达到70亿立方米,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65%左右,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3%左右,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保持在95%以上,嘉陵江及其他主要江河干流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8%。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典范城市建设取得突破。

——到2030年,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取得显著成效,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天然气年产量达到80亿立方米,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70%左右,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8%左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生态产品加工业产值、生态康养旅游收入产值稳步提高。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如期实现碳达峰,典范城市基本建成。

——到2035年,全市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天然气年产量达到100亿立方米,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75%左右,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3%左右。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绿色发展优势更加明显,朝着实现碳中和目标稳步迈进,典范城市建设成效持续巩固提升。

二、厚植生态底色,加快建设中国最干净城市

(四)高标准提升环境质量。研究制定包括大气、水、土壤、城乡环境在内的最干净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力争形成广元地方标准、在全国示范推广。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提气质、净水质、保土质,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全国前列。坚持精细管理、深度治理,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废气、扬尘、黑烟污染防治,有效控制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建设无霾城市,打造最干净的大气环境。坚持建管并重、防治并举,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推进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加强重点流域、重要湖泊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巩固白龙湖、亭子湖等优良水体保护成果,开展东河、西河等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城市建设,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打造最干净的水环境。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深入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强化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严格控制和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打造最干净的土壤环境。

(五)高品质打造城乡环境。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整治等“七大行动”,推进城市治理规范化、智能化、精细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城市绿化美化,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城市园林园艺水平。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狠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六)高水平筑牢生态屏障。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生态空间和耕地占用,全面建成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管控体系。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建设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市城区周边“生态绿肺”、嘉陵江流域生态走廊、秦巴山区生态屏障。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森林、湿地、古树名木等自然资源保护管理,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强化重大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灭火工作,加大地灾防治与修复治理。巩固煤矿、尾矿库、矿企涌水治理成效,深入开展矿山开采山体裸露问题专项整治,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三、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做强绿色低碳发展支撑

(七)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协调发展。立足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兼顾城镇建设、旅游开发和自然风光保护,科学合理规划水风光开发区域,建设川陕甘结合部优质清洁能源中心。巩固水电重要支撑作用,稳定亭子口、宝珠寺等已建成水电工程持续出力,加快建成八庙沟等水电工程,建立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骨干水库联合调度机制,有效保障枯水期发电用水。加快发展风电,重点发展集中式风电,探索开发分布式风电,加快推进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昭化白果二期、剑阁西庙等风电项目,统筹推进旺苍、苍溪、青川等地风能资源开发。积极发展光电,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建设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推进旺苍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带动全市屋顶分布式光伏有序开发,实施一批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推动光电在社区和产业、交通、乡村振兴、环境治理等领域应用,探索旺苍、昭化等采煤沉陷区受损土地光伏资源开发。充分利用水电调节能力和送出通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库区水面风光发电,推进风光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协同发展。

(八)加快天然气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统筹推进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就地转化,打造广元百亿立方米级天然气产能基地,建设区域性天然气清洁能源利用基地。支持元坝、九龙山、龙岗西、双鱼石气田勘探开发,实现探明储量和产能取得新突破。推动新部署一批勘探开发井,推进剑阁、元坝净化厂扩产提能,实现九龙山、永宁净化厂稳产达产。坚持以气引企、以气聚企,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动力的综合利用产业,有序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建成四川能投广元燃机工程。实施“煤改气”工程,推动天然气与铝基材料、矿产加工、机械制造等产业联动发展。继续推进“气化广元”工程,扩大天然气在交通运输、民用燃气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九)有序开发多类型清洁能源。瞄准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新领域,积极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构建多能并举、协同发力能源供给体系。积极开展天然气制氢加氢等一体化应用,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开展氢能在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安全运用。合理利用林草、秸秆等资源,建设、盘活剑阁农林生物质发电等项目,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扩能,有序开发生物质能源。巩固发展户用沼气工程,适度发展养殖场小型沼气供气工程。推进剑阁、利州、昭化、旺苍等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利用。

(十)推进多元协同储能。发挥各类储能技术经济优势,统筹布局电源、电网、用户侧储能设施,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结合水利工程水资源再利用,在电力负荷中心和新能源集中送出地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和市场主体建设抽水储能项目。科学布局储气设施,加强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储气调峰基地项目。加快建设区域煤炭、石油储备基地。开展光热储能和氢储能等示范应用,推进多元储能融合发展,加快储能规模化应用。

(十一)完善清洁能源输配体系。优化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元坝—中贵线和元坝—德阳、剑阁—广元等输气管道建设,支持国家管网、中石油、中石化输气管线互联互通,形成全国气源达广元、广元气源通全国的供应格局。加强电网对新能源消纳调控,完善电力输送通道,提升广元电网供电能力。支持建设微电网、智能电网,促进清洁能源科学调配和智能化运用。

四、加快绿色转型,提升工业高质量发展能级

(十二)推动铝基材料产业基地绿色转型升级。聚焦结构优化升级,建强“绿色水电铝—铝精深加工—铝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打造西部地区重要铝基材料产业基地,推进铝基材料产业绿色发展。突出发展高端铝材和铝精深加工,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铝合金材料、铝基复合材料及铝加工,围绕航空航天、军工铝材、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等领域,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铝基产品,补齐链条短板。积极发展再生铝,充分利用川渝地区汽摩、建材等消费市场集中和我市天然气资源丰富条件,通过逆向物流和引进废铝资源打造循环再利用体系。坚持最严环保标准,促进电解铝生产超低排放。深挖节能降碳潜力,支持高效低碳电解技术开发利用,促进电解铝单位产品能耗达到行业标杆水平。稳定和提升铝基材料产业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

(十三)加快发展绿色家居产业。高标准建设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绿色家居产业基地。加快产业城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配套,建设物流园、共享喷涂中心和原辅材料市场,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围绕传统家具、现代家具、家居装饰等领域,积极承接成渝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家居产业转移,引进标杆型品牌企业入驻。鼓励引导企业使用水性漆等低(无)挥发性有机物(VOCs)原辅料,严格控制VOCs排放和甲醛使用。发展绿色低碳材料、环保涂料和功能型墙材等新型建材,引导“广元造”建材向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型,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

(十四)协同发展动力电池及装备产业。支持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适时参与“电动四川”行动计划。依托铝资源优势,探索发展铝离子电池。推进本地企业与东方电气等优势装备企业协作配套,做强风机叶片,延伸发展变速箱、发电机等风力发电配套装备。推进与锂钾资源富集区在资源勘探开发与利用方面形成有机衔接。开发高档次高压输变电稀土铝合金电力电缆。推进发展非晶节能变压器、资源回收利用设备等节能环保装备及规模化应用。抢抓四川建设千亿“气大庆”重要机遇,发展钻机、抽油机、压裂设备及钻头钻杆等装备。借助现有核环保领域技术优势,发展环保、高端医疗等核应用配套产业。推动机电装备制造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

(十五)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抢抓四川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机遇,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应用示范基地、资源开放共享示范基地和区域性信息枢纽城市。对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积极融入成渝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区域数据中心节点。加快建设广元数字经济产业园,发展智能制造、数字产品、信息技术服务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标准建设川北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引导现有数据中心改造升级,提升数据承载能力。培育壮大数据采集、处理、应用等产业,逐步完善我市大数据产业链。探索建设数字资产交易中心,深化数据要素创新应用。

(十六)推进工业生产方式绿色化低碳化。在水泥、焦化、工业锅炉、窑炉等重点用煤领域,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分质利用。推广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相结合的新型用能方式,加快推进“清洁替代、电能替代”,稳步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强化工业能耗强度控制,围绕高载能行业企业,持续开展节能监察、能效对标、节能诊断和节能低碳行动。加快工艺革新和节能改造,鼓励先进节能技术集成优化运用,推动工业节能从局部、单体向全流程、系统转变。推动水泥、铝基材料等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工业产品低碳认证。实施工业园区节能改造,推广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发电、供热、制冷和循环利用,加强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推进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实施集中供热制冷。优化电力设施配置,推进精准供电用电,提升节能减损水平。大力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积极培育国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延伸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链。

五、发挥生态优势,构筑区域绿色发展高地

(十七)加快发展有机农业低碳农业。推进绿色有机生产,增加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绿色农产品供给地。围绕优质粮油、特色经作、生态养殖,大力推行“畜沼果”“畜沼菜”、稻鱼综合种养、林下种养等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巩固提升茶叶、红心猕猴桃、核桃、油橄榄、山地蔬菜(食用菌)、道地中药材、土鸡、笋用竹、生态渔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稳定生猪生产。推广茶叶、红心猕猴桃、高山露地蔬菜等有机生产技术,加大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力度,巩固提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成果。推进国家、省、市、县现代农(林)业园区四级同建,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林)业产业园、示范区和省星级园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一批种质资源圃和品种选育试验园、畜禽水产遗传资源保种场和良种繁育场,培育一批种业龙头企业,积极选育推广高产、优质、抗病害优良品种。建设广元秧苗繁育中心。深入开展农药化肥负增长行动,大力推行病虫害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统防统治,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综合利用,推广建设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加强农膜、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

(十八)推进有机农产品工业化增值。坚持加工减损、梯次利用、循环发展方向,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加工利用。促进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改善原料处理、烘干分级、冷链储存与物流等设施装备条件。加快绿色高效、节能低碳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集中建立农产品加工副产物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采取先进提取、分离与制备技术,加强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提质发展食品饮料产业,加快建设中国食品工业名城。打造农特产品加工、软饮料及饮用水、肉制品加工三大百亿行业,巩固提升粮油加工,拓展火锅食材、调味品、富硒茶、酒类制造等细分领域,开发一批地方特色精深加工产品。实施调味食品城、火锅食材城等重点项目。充分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打响“秦巴药都”品牌。依托秦巴生物医药产业园、昭化药博园等重点园区,建立以现代中药、中药大健康、兽药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加快中药材资源整合,壮大现有中药饮片生产规模。鼓励企业围绕中药大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发展现代中药加工。抓好药食同源道地药材开发利用,支持中医药健康衍生品发展。研发长效、低毒、绿色的兽药及添加剂。

(十九)加快推进生态康养资源转化。立足资源禀赋,推动绿水青山直接转化为发展资源,大力打造大蜀道国际旅游目的地、康养旅游胜地,加快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建设黑石坡森林康养旅游区等康养旅游项目,高标准建设曾家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白龙湖、亭子湖、栖凤湖为重点发展滨水休闲产业。加快米仓山大峡谷、昭化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唐家河、天曌山等景区提档升级。开发森林康养、温泉康养等康养旅游产品,加快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快速发展。推进青川县、昭化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剑阁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建一批天府旅游名牌。促进旅游产业要素绿色低碳化。健全旅游公交联程联运体系,在旅游景区普及新能源观光车。打造“广元美味”餐饮品牌,争创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推行绿色饭店标准,在星级旅游饭店率先实施清洁生产。策划推出武则天名人文化、三国历史文化、蜀道文化等主题演艺、沉浸式产品,建设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大力发展智慧文旅,举行文旅消费月、消费季等活动,引导游客低碳出游、低碳消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实施石窟寺保护展示工程,加强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利用,新建市博物馆,加快建设中子铺细石器博物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元段),积极参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非遗产业化发展。

六、倡导绿色生活,培育生态文明城市风尚

(二十)推进绿色低碳出行。优化交通路网配置,做好城市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接驳,构建多层次、一体化公交线网模式,提高道路通达性。推广电子站牌、一卡通、移动支付,改善公众出行体验。加快交通路网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充换电、加注(气)站覆盖率,建成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新能源加注网络。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规模化应用,推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等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新能源替代,积极推广换电重卡、LNG重卡和新能源船舶。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优化交通信息引导,规划设置城市公交专用车道,加强智能化停车场建设管理,加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力度,鼓励公众降低私家车使用强度,规范交通新业态融合发展。

(二十一)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合理确定开发建设密度强度,建设城市生态和通风廊道,推行城市“留白增绿”。加快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实施城市内涝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积极推动苍溪争创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示范县。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装配式建筑。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建筑创建,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再利用,提高绿色低碳建材应用比例,逐步开展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提高镇村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历史乡土建筑、特色建筑和传统村落保护。

(二十二)推进生活方式低碳化。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加强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利用政策和资金杠杆作用,大力发展绿色商务,鼓励民众优先购买使用节能电器、节水器具等绿色产品,引导全社会向低碳消费转型。倡导文明、理性、节约的消费观念和生活理念,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实施全民节水行动计划,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建立行政村全覆盖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广乡镇生活垃圾、农林剩余物无害化处理新技术。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企业培训体系。巩固提升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成果,涵养生态文化、展现城市文明。

七、建立转化机制,打造生态价值实现标杆

(二十三)探索做好生态产品度量。有序推进统一确权登记,清晰界定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依法登记明确生态产品权责归属。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搭建开放共享生态产品信息平台,建立生态产品动态监测制度,编制全市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构建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量化标准。

(二十四)积极促进生态产品交易。搭建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平台,促进生态产品供需有效对接。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加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康养旅游业等生态产业试点示范,搭建生态产品运营平台,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培育和保护核心品牌,强化生态产品认证,完善生态产品质量追溯机制,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实践,推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

(二十五)创新推进资源权益变现。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完善用能权、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积极开发森林碳汇项目,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和碳汇交易。实施纵横结合的综合生态补偿制度,争取国家、省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支持,推动建立嘉陵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促进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利益共享。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建立健全基本农田、水源地、森林、湿地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占用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夯实生态产品供给基础。

八、优化发展环境,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格局

(二十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力推进市校合作,积极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力量,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承接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实施一批绿色技术攻关项目,以创新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依托产业联盟、龙头企业,探索搭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加大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新型可再生能源安全利用等技术研究,推动煤炭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等新技术应用示范,开展非煤矿山生态修复和涌水治理技术研究。强化产业数字化赋能,推动数字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高端工业软件研发和应用。开展“5G+智慧园区”应用研究,支持发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生产线,推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等数字化。充分利用生物技术赋能生态农业、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健康养生、生态环保等产业加快发展。

(二十七)推动集聚集约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适度集中、集聚发展。支持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工厂,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千亿级重点产业园区扩面提质,加快建设广元高铁快运物流基地、广元铁路综合物流基地。实行“亩均论英雄”评价和企业能效碳排放绩效评价,促进园区集约高效发展。探索跨区域合作利益分享机制,支持共建以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为特色的“飞地园区”。支持绿色低碳优势企业集聚壮大,引导国有资本优化战略布局,鼓励民营企业深度参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

(二十八)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益共享机制改革,提高能源资源开发就地就近转化利用水平。积极参与电力市场化改革,发挥电力市场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探索形成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编制全市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农业、生态、城镇空间。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属地化、区域化融合新模式。创新完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机制。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

(二十九)持续扩大开放合作。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川东北经济区合作,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低碳贸易和投资,深化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等方面交流合作。建立绿色低碳产业项目招商激励机制,探索实施市场化主体招商,加强绿色低碳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招引。积极参加重大展会活动,加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项目和产品推介。

(三十)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典范城市建设组织领导体系,统筹相关领导小组协同推进。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和跟踪分析。健全法治保障,强化节能监察,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建立人才智力支持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引进力度,支持职业院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采取校企、院企联合办学等方式培育技能人才。加强干部人才培训,把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干部培训内容,大力提高干部生态文明素养和专业化能力。强化政治监督和督促检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典范城市建设落地见效。

Copyright (c)2010 广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蜀ICP备09004036号-1 网站标识码 :5108000024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60号
联系电话:0839-3260185 传真:0839-3263104